近日,丹麦“海运情报”咨询公司表示,运输时间和成本的增加已导致航运市场上的有效运力明显缩减。该公司警告称,全球供应链的受损程度已超过全球新冠疫情初期。
据丹麦“海运情报”咨询公司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,去年12月红海海运每周的运力指数较年平均水平下降了57%,超过了2020年3月新冠疫情初期的47%降幅。
该公司负责人称,这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二大降幅。只有2021年3月超过这一降幅,为87%。当时重型货轮“长赐”号在苏伊士运河新航道搁浅6天,造成了苏伊士运河150多年历史上最严重的堵塞,数十亿美元的贸易陷入停滞。
红海危机冲击全球供应链
报告认为,红海商船频繁遭袭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严重冲击,超过了新冠疫情初期的影响。
据了解,截至2024年1月初,全球集装箱船舶运力同比增8%,手持订单规模占现有船队规模比例为24.71%。
红海一直是连接亚洲、欧洲和非洲的重要航道。航运企业变更航线,导致远洋运输运费上涨和长达数周的延误,扰乱了全球物流供应链,多行业受到影响。
据《日本经济新闻》报道,在连接欧美与亚洲的航线上,约有47%的玩具、40%的家电产品和服装的运输或将受到运费上涨和延期抵达的影响。
工业原材料方面,24%的化学品和22%的车用钢板、22%的绝缘电线和电池都将受到波及,部分原材料甚至难以交货。
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、汽车制造商沃尔沃等公司近期表示,公司旗下的一些工厂已被迫暂停生产。
此外,红海危机冲击欧洲食品进出口,包括欧洲乳制品、肉制品、葡萄酒等产品对外出口,以及热带水果、咖啡豆、茶叶、香料和家禽类等产品的进口。
对红海航运的威胁也是对全球海上贸易的威胁。延误和成本增加正在累积。尽管企业正在探索替代运输方案,但不利的连锁效应仍在继续扰乱全球物流...
巨头生产延误
1月19日,达飞轮船官网发布公告,其与地中海航运共同运营的NEMO服务将避开红海航道,绕行南非好望角。其他主要船公司,包括地中海航运公司、马士基、赫伯罗特和许多亚洲公司,将继续完全避开红海和苏伊士运河。
据荷兰国际集团统计,在去年12月中旬之后,红海-苏伊士运河航线上约80%的集装箱船被迫改变航线,到今年1月初达到了90%。统计显示,全球约三成消费品贸易是通过苏伊士运河运输的。海运延误和货运成本的持续上涨,导致集装箱运费提升,从而也将导致货物的价格上涨。
据今日俄罗斯网站20日报道,知名海事咨询机构Sea-Intelligence日前表示,与新冠疫情初期相比,当前红海航线的中断已经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了更大的破坏。据Sea-Intelligence的估计,目前全球约有10%的船队处于闲置状态。
截至目前,集装箱船的延误已经冲击了一些大型知名企业的供应链。特斯拉、沃尔沃和米其林表示,他们旗下的一些工厂已被迫暂停生产。全球家居巨头宜家表示,公司的一些产品可能会出现交货延误。
多家机构分析指出,欧美和中东之间的大量能源供应和贸易运输经由红海水域,这条海上咽喉要道持续阻滞或将再度推高通胀水平,欧洲能源供应也将面临冲击。
据业内人士表示,在一些集装箱短缺的地方,承运商已开始向VIP客户和现货交易量高的客户倾斜。而随着绕行后空箱回流效率变低,叠加农历新年前的出货高峰,1月中下旬空箱、运力、舱位等短缺危机可能会日益凸显。